教育縱橫
新聞資訊
-
教育縱橫
-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教育縱橫
生命教育是素質教育應有之義
引導學生熱愛生命、敬畏生命,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說,而是如何做。認認真真踐行生命教育,也就是在踏踏實實落實素質教育。
德國之翼航班失事,德國小鎮(zhèn)哈爾滕失去了16名學生和兩位老師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,該校停課一天,讓全校師生用各種方式寄托哀思,并給學生留下平息哀傷情緒的時間。這既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案例,也是生命教育最內在的形式。
其實,不僅在德國,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。早在1968年,美國學者華特士首次明確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,并于20世紀90年代在各中小學基本普及生命教育;日本流行的"余裕教育",提出了"熱愛生命,選擇堅強"口號,就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;新西蘭則建立了生命教育基金會,在學校開設生命教育課程。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,倡導素質教育,堅持以人為本,便是生命教育的開端,但各個學校落實的情況不容樂觀,至今還沒有在思想觀念上把生命教育提升到應有的高度。
和德國哈爾滕小鎮(zhèn)中學遇到的情況一樣,我國的汶川地震、云南地震等自然災害也有很多師生突然離去,很多學生的家人罹難?稍诟鞣N鋪天蓋地的報道中,有的只是學校師生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安然上課,鮮有提及生命教育的報道,不知是被人為地忽略了,還是壓根就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教育。
德國人面對危機及教育學生的方式,值得我們深思。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,喚醒學生的生命體驗,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、敬畏生命、熱愛生命,是每位教育人應當切實履行的職責。生命教育應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。其實,在中小學大力開展生命教育,有利于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。而落實生命教育,并非一定要在大災大難面前才能實施,日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中隨處都有生命教育的契機。班級里有學生的親人離世,是否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撫慰?某學生受傷時,能否提供及時而周到的服務,為其包扎傷口,進行心理安慰?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體現(xiàn)。
反觀當下的教育生態(tài),應試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。分數(shù)是要抓的,這是學生進入大學的通行證,但有些東西也決不能忽視,像生命教育就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,是學生精神成長的鈣,該補的必須要補。而且,現(xiàn)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。他們是家庭的中心、父母的掌上明珠,很容易養(yǎng)成唯我獨尊的個性,不太愿意分享與奉獻。因此,引導這一代孩子有著更多的責任擔當,積極奉獻,生命教育便是一種很重要的載體。從現(xiàn)實來看,無論是在教學中結合新聞時事,還是對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干預,或者通過圖畫書閱讀來開展生命教育,都是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的有效形式。以圖畫書為例,經典圖畫書里面有著積極向上的生命觀、價值觀,讓學生閱讀那些家喻戶曉的圖畫書,如《一片葉子落下來》《獾的禮物》《外公》《外婆住在香水村》等,會在學生心里種下一顆愛自己、愛他人、愛社會、愛生命的種子,可謂很好的生命教育素材。
實際上,當下引導學生熱愛生命、敬畏生命,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說,而是如何做。認認真真踐行生命教育,也就是在踏踏實實落實素質教育。